年轻人为啥扎堆景德镇?
发布时间:2025-06-07 15:19:49
浏览次数:9
在“北漂”“沪漂”之外,一个新的形容大规模流动群体的名词在互联网流行——“景漂”。数以万计的年轻人扎堆到江西景德镇就业、创业。与北京、上海两大一线城市不同,景德镇仅仅是一座地级市。如今,不足90万的城区人口中,有6万是“景漂”。
“没人能空手离开景德镇”,年轻人在社交媒体上分享在景德镇的陶瓷购物体验。但这只是“低阶”的消费层面的感受,更令到访者印象深刻的是,如今每到假期,这座城市的景区、街区、博物馆挤满了年轻人。有人调侃,年轻的博主们成批地扑过来,“半个小红书‘漂’在景德镇”“文艺青年不去景德镇都不好意思”。而如果再走得深一些,城市周边市场、工坊里的摊主和手作人也多是年轻人。
与不少城市迈入“老龄化”社会的趋势形成对比,过去10年,景德镇人口呈净流入态势,新增人口13.6万,其中八成是年轻人,常年在此创业的超五成是“90后”,一半以上来自省外乃至国外。
景德镇为什么会吸引众多年轻人来旅游、工作甚至扎根?
整个城市充满青春与潮流的跃动
走进景德镇御窑厂遗址公园、雕塑瓷厂、三宝村等网红景区,目之所及尽是年轻游客。人人拿着手机拍照,有的边看边直播。哪怕在工作日,不少热门打卡点也排着长长的队伍。
“到博物馆,坐扶梯到3楼,别犹豫,改步行奔6楼,撒腿跑向左边第二个展厅,就能甩掉‘千军万马’到‘沉思罗汉’面前……”在景德镇顶流瓷雕“沉思罗汉”搬家前,每逢节假日,展厅内就人满为患,排着一圈又一圈长队的年轻人只为跟它合个影。
这件创作于上世纪慈眉善目、色彩鲜艳的陶瓷雕塑,2023年因被网友做成表情包,爆火出圈。
御窑博物馆馆藏的修复件文物——明成化素三彩鸭形香薰,被做成了“岁岁鸭”系列文创。寓意当年没能成功“进宫”、被打碎深埋几百年的文物,如今被拼对修复成为镇馆之宝。就像“逆袭者”,可能有才华只是还没成功,等待机会也许能获得第二次开局。
有评论说,御窑博物馆让年轻人在现代语境中找到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喜爱和认同。
图为明成化素三彩鸭形香薰及“岁岁鸭”系列文创产品。受访者供图
从“沉思罗汉”到500多岁的“岁岁鸭”,一件件博物馆里的陶瓷作品被年轻人以诙谐有趣的方式关注、解读。各大社交平台上,探访攻略比比皆是,让古老的景德镇和陶瓷以一种现代潮流的方式回归大众视野。仅小红书平台,“景德镇”话题的浏览量就超50亿次。仅一个文创街区陶溪川,其直播基地的日均商品交易额即高达1145万元。
遍布全城的150多处老窑址、108条老里弄,让景德镇犹如一个开放式的陶瓷博物馆。“脑洞大开”的拍照方式吸引游客排长队打卡:透过镂空青花瓷板装置拍龙珠阁、在御窑博物馆外拍砖红色拱形墙体及水中倒影……
无论是看博物馆、逛文创街区,或是走访工作室、瓷厂,只要走在景德镇,几十元的精美陶瓷工艺品、几百上千元的创意瓷雕令人目不暇接,停下、端详、询价、扫码付钱,游客们下单的手几乎闲不下来。
大约从2023年开始,每到假期,从上海、杭州、南昌等城市发往景德镇的高铁就一票难求,当地主要商圈酒店一房难求。城区著名的陶溪川文创街区周边两平方公里的6家酒店,去年的营业额超6亿元。
一些游客干脆在景德镇多待几天,走进随处可见的陶艺工坊,报一个几小时或几天的陶艺课程,沉浸式体验捏泥巴的放松与满足。
20世纪50年代的人字坡、60年代的红砖、70年代的清水沙、80年代的预制板房、90年代的白瓷砖……景德镇保留着不同年代、不同风格的标志性建筑,它们宛如一部丰富多样的编年史,记录着这座城市的发展历程,也见证着新市民的梦想和奋斗。
2024年10月17日,游客在陶溪川春秋大集上游览。新华社记者周密摄
2016年启动的文创街区陶溪川,占地40万平方米、约60个足球场大小,本是废弃的景德镇宇宙瓷厂,如今在街区总长不过几百米的两条支路上,每周有陶瓷创意集市、每季有手艺集市、每年有春秋大集。2.86万手艺人在这里摆过摊,平均年龄仅28岁。
出生于黑龙江鸡西市的“95后”王南浩,3年前作了个大胆的决定,放弃体制内工作,和女朋友在景德镇创业。他们以1万元出头的启动资金,办起了陶瓷工作室。
“我们先在陶溪川摆摊卖瓷板画,因为创意独特很受欢迎,被园区选入了中心展厅邑空间,并安排专业主播帮我们卖作品,现在每个月有稳定收入破万元。”王南浩说。
今年,景德镇陶文旅集团计划在八大美院招收15位应届生,结果吸引了120多人报名,其中多为硕士。
碧绿的昌江穿城而过经鄱阳湖直通长江,唐朝开始成为景德镇陶瓷生产的黄金水道,成就了当地“匠从八方来,器成天下走”的气象。而今,这样的景象正在复现。一大批学陶瓷、学设计、学艺术的年轻人从四面八方来景德镇落脚,期待以自己的创意和手艺,在这里实现梦想。
中国艺术研究院艺术学研究所名誉所长方李莉上世纪90年代开始在景德镇做田野考察。她和学生的调查记录显示,目前景德镇方圆30平方公里以内,在不同的村庄、街区有130多个手工艺集群,绝大多数是这十多年落户的年轻人。近10万以陶瓷创意及相关产业为生的年轻人,活跃在这座城市。
他们为何而来?
景德镇是长久以来享誉世界的“瓷都”,为什么偏偏这些年对年轻人吸引力变大了?
最直接的原因,或许来自于活跃的消费市场和丰富的艺术生活。